
1962年10月,被特赦后的杜聿明受邀来到天安门观礼台,参加国庆典礼。
席间,一位司令员走到他身边,开口说道:“杜先生,你好,我是你熟悉的陌生人,你还记得我吗?”
杜聿明看着眼前陌生的脸庞,一时间摸不清头脑,思索了几秒后摇摇头,然后谦和询问:“请问您尊姓大名?”
对方答道:“我,就是你16年前悬赏捉拿的吴瑞林。”
此时杜聿明的脑海中浮现起多年前的往事,他想起来了,想起来16年前,吴瑞林与他还是宿敌,瞬间目瞪口呆:“你不是已经死了吗?”
在杜聿明的记忆里,吴瑞林早就“战死”了,他怎么也没想到,二人竟然还有相见之日.......
吴瑞林:不该被遗忘的一代名将
杜聿明的名字,很多人都熟悉,他曾是赫赫有名的国民党战将,也是被改造特赦的战犯;但让杜聿明大吃一惊的这位吴瑞林又是何许人也?
出现在杜聿明眼前的吴瑞林,此时已经是南海舰队司令,但四十多年前,他还是一位家境贫困的少年郎。
1915年,吴瑞林在四川巴中县化成乡吴家河一个农民家庭出生,他生在山河破碎、战火纷飞的年代,一家人的日子特别不容易。
3岁时,吴瑞林的父亲逝世,之后,母子五人相依为命,艰难度日。1925年,吴瑞林10岁,年纪轻轻就离开家,出门做工求生存。
两年后,蒋介石、汪精卫叛变革命,大肆抓捕杀害共产党人,革命事业陷入低潮,在这种背景下,吴瑞林在他做工的砖瓦厂结识了吕子谦、齐应元两位朋友。
就是这两位朋友的出现,改变了吴瑞林之后的人生方向。
还以为他要在苦日子里打拼一辈子,但吕子谦、齐应元都是党的地下工作者,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,在吕子谦、齐应元的介绍下,吴瑞林毫不犹豫地加入共青团。
他被选为四川省的职业地下交通员,几年间,吴瑞林在通江、南充、巴中等地区参与组建了十几个党支部。
1932年,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的率领下,由陕入川,吴瑞林受命迎接他们,并担任向导,引领红军们解放巴中。
同年,吴瑞林参加中国工农红军,担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通讯兵,并在这一年转入中国共产党。
在空山坝战斗中,吴瑞林率团参加作战,与国民党四川军阀田颂尧的6万多士兵勇敢对战,成功击退了敌人的20多次进攻。
这次战斗中,吴瑞林遭遇敌机轰炸,不幸被埋在土里,经过20多天的昏迷才被抢救过来,这是吴瑞林参加革命以来第一次负伤。
总指挥徐向前专门来看望他,看吴瑞林醒了,徐向前很高兴:“活了。”徐向前关心他:“你家里还有什么人?”
“有妈妈,有兄弟姐妹......”床上的吴瑞林回答。
吴瑞林伤得有些重,徐向前把一只玉镯放在他的手里,这玉镯是土豪缴获的,对他说:“小吴,把这个拿上做路费,先回家养伤。”
吴瑞林回到吴家河,仅仅休息了两天三夜,就赶回部队。负伤毫不影响他坚定的革命意志,在这短短的休息时间里,他不仅自己回到队伍,还动员了上千名年轻人加入红军。
之后的抗日战争里,吴瑞林不止一次地负伤,他中过毒气,中过子弹,即使一瘸一拐,也要带领部队行军作战,他成了让敌人闻风丧胆的“吴瘸子”,就连听到“吴瘸子的兵”,敌人都要犹豫一下。
1945年抗战胜利后,吴瑞林从胶东渡海,挺进东北到辽南,他手持毛主席、朱总司令的电函,到旅大拜访苏联红军马利诺夫斯基元帅。
两位战将相见,不免要聊起曾经的战斗经历,吴瑞林向马利诺夫斯基元帅讲述过去的很多场战斗,马利诺夫斯基元帅要他解开军衣,看看他的战伤。
等衣服褪去,吴瑞林的身上满是伤痕,都是他多年战争的见证,马利诺夫斯基元帅连声称赞:“毛泽东的捎达子乌拉(俄语,翻译为“毛泽东的战士万岁”)。
众所周知,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,蒋介石罔顾全国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,挑起内战。
战火再起,吴瑞林也再次奔赴前线......
杜聿明大肆宣扬:吴瑞林已“被击毙”
1946年,吴瑞林任辽南军区司令员兼独立师师长,率军作战。与此同时,时任东北“剿总”副总司令的杜聿明也在东北地区作战。
杜聿明到东北半年时间,先后占领辽西、及沈阳外围铁岭、抚顺、本溪、辽阳等,并有大举进攻之势。
1946年10月,杜聿明指挥国民党新1军、6军、52军、以及加上保安旅、还乡团等10万余兵力,将其分为5路大军,进攻辽南,企图合围吴瑞林的辽南独立师,将其一举歼灭。
要知道,此时吴瑞林的独立师,再加上其他的武装力量也只有不过一万多人,和杜聿明的兵力对比实在悬殊,要想取胜,十分困难。
杜聿明的军队来势汹汹,吴瑞林一番思索,认为正面对抗太有“全军覆没”的危险,不如先行转移。
吴瑞林致电独立师政委林一山,下令让他立刻转移,但林一山不同意吴瑞林的做法,林一山认为,军人要坚守阵地,绝不能撤离。
眼看着十万敌军猛攻而来,吴瑞林对林一山大吼:“如果坚守下去,那我们都要死,你忍心让一万多的战士们葬身析木城吗?”
“守不住也要守。”林一山并没有改变他的想法。
敌军已经将独立师的电话线炸毁,吴瑞林、林一山已经无法请示上级,见林一山始终固执己见,战情又十分紧急,吴瑞林当即表态:
